茅台镇窑龄酒一种传承千年的酿造工艺
茅台镇窑龄酒是一种采用传统的窑洞发酵和陈酿的白酒,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茅台镇窑龄酒是一种传承千年的酿造工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这种白酒在贵州地区的酱香型白酒中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醇厚浓郁、回味悠长的特点,是我国传统名优白酒中的佼佼者。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分析茅台镇窑龄酒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历史起源
茅台镇窑龄酒的产生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有一位姓刘的人就开始制造烧锅。这个时候,当地人发现了一些古老的方法能够生产出优质的白酒,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这种传统的窖池发酵、蒸馏等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到了明末清初时期,这一技术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现代白酒行业的代表之一。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沉淀,茅台镇窑龄酒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复杂的风味和口感。
制作过程
1.原材料的选择:茅台镇窑龄酒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和小麦。这些粮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成熟后才能使用。因此,选购高质量的高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高品质高梁也是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2.设备:茅台镇窑龄酒需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和工具,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些设备包括制曲机、过滤器、封存容器等设施,这些都对茅台镇窑龄酒的制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3.陈放时间:随着储藏的时间越久,窑龄酒就会越来越浓烈。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持窑龄酒的味道和色泽,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贮存时间。一般来说,窑龄酒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但过长的存储时间则可能导致酒质变差或失去原有的特色。
综上所述,茅台镇窑龄酒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介绍和探索,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希望本文能为广大饮用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茅台酒窑窑龄
茅台酒窑,是酱香型白酒生产中使用时间最长的陶瓷器皿。其特点是:窖龄长、储存期长、微量成分含量多。
贵州茅台酒厂于1958年试制成功“大鹏”牌系列茅台镇传统手工酿造技艺。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确定为国家名酒,并确立了三大独特风格——酱香和浓香。“12987”工艺是指端午踩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从这个角度来说,“12987”工艺在整个酿酒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馏、八轮勾兑。从这方面来看,茅台酒独特的高温制曲和堆积过程使得酿出来的酒具有不可复制的复杂性和丰富度;再加上长期贮藏的老熟使酒体中有害物质有效挥发、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此外还与季节变化密不可分。
“红缨子高粱”(酱香型)是中国北方特产,当地俗称红梁,因含淀粉少、耐蒸煮,故称为"小红樱子“,是我国南方地区所特有的优质糯高粱品种之一。由于这种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十分有利于茅台镇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形成。
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形成了现在人们口中的优质美酒。贵州茅台酒采用传统的“12987”工艺,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1年2次投粮、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当中也包括了酿造基酒、老调味酒等30道工序165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