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白酒的历史介绍 我国四种白酒起源的争论
酒在我国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可以追溯到农耕时期, 酒在我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中国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原始社会时期,而关于蒸馏白酒的历史介绍也一直存在争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酒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相关的科学证据。
其实我国最早出现的酿造酒是杜康发明创造了果实类谷物发酵后饮用的酒,其名称来源于古代文献记载与制作工艺上的不同之处。但从技术上来说,中国的酿造酒是在远古时期开始存在的,因此对蒸馏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蒸馏器的出现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而产生一些新的发现。
关于蒸馏白酒的历史介绍了有四种,分别是猿猴发明酿制的黄酒、仪狄制造的药酒以及杜康造酒。但是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这得根据考古证实,距今约7000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使用陶甑烧锅的技术。所以说这种方法可能已经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蒸馏酒。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证明是:中国历史上早在2000年前便有了酒,并以酒为媒介将各种各样的食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种饮食饮料——醴(líng),即用曲作糖化剂,利用淀粉质(糖)原料生产出酒精等物质的过程。由此可见,中国自从出现了白酒之后就有了许多相关文字记载,并且对于这些内容也是众说纷纭。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白酒是从唐代流传下来的一个传统品种;也有的人持否定意见说,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时间长短来进行划分的话,白酒应该是源自夏禹时代的仪狄或者杜康。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蒸馏法白酒历史
蒸馏法白酒是我国独有的酿造技术,起源于元代。
烧酒作坊的出现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用曲、发酵等方法来制取高度数纯粮白酒的方法了。
由于使用糖化酶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糖分并使之转变成乙醇,因此在生产上也被称为“原始工艺”。这种传统技艺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到了清朝的时候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质量。由于所采用原料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风味物质。例如高粱香甜可口;大米甘润爽滑;玉米绵软芳香;糯米丰满柔顺;小麦回味悠长等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古代人利用发芽谷物进行人工控制微生物种类的过程。如:黍米(稻)饭、麦麸(黄豆)、红薯杆霉、青杠子霉及少量黑心植物,以及含脂肪较多的水果、花卉或动物性食品作为原材料,经过自然繁殖培养,再经木桶贮藏陈酿后即成为成品白酒。
蒸馏法的出现,对于白酒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从明末清初开始,当时还没有专用的蒸馏器来测量度数,但蒸馏器的发明却使得这一术式得以广泛应用。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王。”自此之后便有了专为酿酒设计的蒸馏设备,这就是所谓的「甑」。“釜」就是指专门用于蒸煮食物的一种容器,它是以锅为主导,通过不断地搅拌提高冷却系数和收集各种液体成分的机理,从而实现对水质的要求。
蒸馏白酒的历史介绍 我国四种白酒起源的争论
酒在我国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可以追溯到农耕时期, 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古代人们对白酒有非常深厚感情,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喝白酒,那么关于蒸馏白酒的历史介绍有哪些呢?
对于蒸馏白酒起源于何时,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其中比较权威的是唐代时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制杯等,可以追溯到中国商周时代。而关于蒸馏白酒的具体来源和演变史,我们现在很难完全了解,主要涉及到酿造技术以及工艺水平等等内容,如果想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话,建议大家从一些考古资料上寻找相关记载来进行详细考究。
根据历史数据来看,我国的酒类发展历程已经很长了,而且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特有的传统名酒,比如说夏禹时代的仪狄作酒献给大禹,随后便被定为国君了,这说明当时的酒还是相当受欢迎的。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其起源于什么时候,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是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出现了蒸馏酒的说法。此外,还有人提出过烧酒起源于宋元时期,因为这个时候还处于发酵期较短的阶段,没有经过蒸煮或者过滤等处理,因此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时间段出现的蒸馏酒,也不足以确认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将蒸馏酒推向新石器文明晚期,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古埃及人发现了一个叫做希腊神话的奇怪现象,就是把粮食放在树洞里储存一段时间,让它自然成熟,从而形成酒,然后再用谷物去酿造,这样就有了最早的果酒。
总之,要知道蒸馏白酒的诞生与先秦时期有关。不过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出发,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本都可以制作出口感醇厚的美酒佳饮。
蒸馏法白酒历史
蒸馏法白酒历史悠久,起源于元代。
在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的酿酒方法,即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方式。而随着蒸馏技术的提高以及对蒸馏器具的要求提升,我国的烧酒生产工艺逐渐成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中国传统酒的起源及制作技术
1.米酒
古代用糯米或粳米来做成醪糟,称为江小白;后由宋人张能臣创制出的一种甜型大米原汁酒——蜜酒。这种做法在当时已非常普遍。后来人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浊酒”,这是一种低度发酵酒。“浊酒”的产生是在汉朝时(公元104年)由于北方天气寒冷,为了御风雪,便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醴”。这种酒经过一段时间陈化后形成独特的味道,被认为是中性饮料,但其色泽偏黄。
2.红曲酒
此种方法最早出现在南齐武成帝时期。据《北山酒经》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这是因为从唐诗中的"春”、“秋”、“秋冬”(即冬季)到现在所说:"葡萄美酒夜光杯",都与葡萄酒有着莫大的渊源。
3.药酒
该发明是由贵州名医华佗所著的一首古籍中提炼出来的药方。《金匮要略》中也提到,"治头痛:乌头的汤剂,味苦辛,有毒。”其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药物治疗头痛等疾病。此外还有一些医学典故,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赵朴初曾写过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用草药泡水喝茶是有好处的。
二、中国传统的白酒制作工艺
1、粮食粉碎:将玉米芯晒干后加入小麦磨成细末状的面粉,然后加清水进行粉碎;把混合后的面粉均匀地铺上蒸布,放在笼屉中隔热保温30分钟左右;接着把熟透的麦子放入锅内,待冷却至室温之后,将其倒在一个干净的大盆里,再用木棍搅拌均匀;最后把拌好料的荞麦片装进缸中,压平整,中间留个孔,使微生物能够进入。这样可让饭充分地吸收水分,有利于淀粉颗粒的糖化和酒精的分解。一般来说,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白酒,质量最好。
2、蒸煮糊化:利用蒸汽的作用使淀粉膨胀。这个步骤很关键,一定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问题。蒸粮过程中,首先要把谷物蒸一下,不能太硬;其次把它晾凉;再把它们松散开。如果感觉有点黏的话,可以把这些东西打散或者直接扔掉。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弄得稀烂;最后就是把这些材料一起放在一起,防止粘在一起。
3、下曲糖化:先把酒曲研成粉末,再把酒曲放入池子里糖化24小时以后即可开始发酵。
4、蒸馏:通过高温加热使得糖变成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