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酒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酒令的由来吗?
酒令,顾名思义, 在酒桌文化中,有一种东西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喝酒行令。
“无鱼不成宴”这是古代文人墨客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古诗就是指酒令中的饮酒游戏。而对于中国传统白酒来说,它可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的!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的酒令是什么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其实酒令最初起源于唐代,当时人们把酒言欢叫做“射覆”;后来随着朝廷改革和酿酒业的发展,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划拳。
据记载,唐太宗赵构曾任命李适之为翰林学士,他不仅擅长制曲,而且还十分喜爱酒的制作工艺及技巧。他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若作书房之乐,尔惟曲蘖。”也就是说如果一壶好酒要用一个好的器皿装盛,就要将杯子放在炉上烧火加热,待到酒精完全挥发的时候,开始由一位小侍者倒入碗里,并顺势向客人敬酒(即行罚酒)。然后客人就会端起酒瓶来给主人斟酒。这个时候,主人往往会手持着一把大勺,慢慢地将酒浇在了杯子里边。这时客人们也会随意点燃自己的手中的热油,此时此刻,就可以根据规则依次进行猜想和投掷啦。
到了宋代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这一时期的人们都喜欢玩花样打牌、划拳等活动。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许多传统的玩法,例如猜枚法。不过这些方式都是通过猜数字或者使用手指来决定赢取或输掉多少的筹码。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击鼓传花、弹琴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掷骰子法,这种办法是在特定的时刻出现的一种比较高明且灵活多样的组合形式。一般情况下,玩家需要通过手指蘸酒来表示自己所喝的是美酒佳肴还是对方最爱吃的东西。但是一旦掌握不住手指的数量或者力度不够的话,则可能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人。因此在古代也有类似的方式存在:喊一声“我干了”,大家可以跟着发出号令。
总而言之,中国的酒文化的魅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哦!
中国的酒令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酒令是饮酒之道,在民间流传较广、形式多样。其主要表现为:
(1)行令者要向对方说:“我喝杯酒”,“你随意!”
(2)罚酒者则应以三口以上敬一杯酒或一口闷而未尽兴的情况下罚酒,如不依礼节,不能喝了就停止。
(3)行令者须用右手持牌与左手托住桌面;或者由一人出示一副手势给其他人作陪(即不用自己的手指)。
(4)每当宾客到齐后各斟酒1次,主人必须回敬客人3次,并要求大家轮番敬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最后全部都喝干为止。
(5)若某位客人因病去世,他将被判处死刑。(《唐国史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