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一下中国酒文化与书法篆刻的碰撞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与书法更有不解之缘。 在中国的酒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书法艺术碰撞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而中国书画界更是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被发现,其中尤以酒和篆刻最为著名。那么问题来了,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跟书法篆刻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中国的白酒在古代是比较盛行的一种饮品之一。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酿造谷物饮料了,而且我国也出现了一种叫“醴”的美酒,这种米香型的白酒有着深厚的底蕴,所以它也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而在西晋时期,“醪”字正式出现以后,随着汉代的发展,“酉”(音同)便成为了一个新的名词。“秫(chàng),即高粱,也称黍米”,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高粱不仅用来做饭,还成为了重要的原料之一。因此自古以来都受到了皇帝、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的热烈欢迎,甚至在唐诗中都有对它的描述。《诗经》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等诗句。到了宋朝之后,人们更加喜欢用糯米来制作各种美食。明清时代更是把这种独特的美味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酒后创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又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就有关于杜康发明过酿酒这个说法的。
另外,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曾提到了酒与文字的关系,据此可以得知,《战国策·魏策二》中就说道:“自今东海之南,无处不闻乐”。可见酒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么大的深厚啊!以上就是关于“中国酒文化与书法篆刻的碰撞”的相关介绍,希望通过上面的内容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酒文化书法作品
酒文化书法作品
(一)酒文化的字体书画欣赏
酒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无数文人墨客都留下过流传千古的美妙诗篇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以饮者多见、名士荟萃而著称,如王羲之《兰亭序》、“白居易”等;苏轼“醉翁之意不在酒”,李清照“金樽清酒斗十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陵子弟来相送”等。这些都是关于酿造美酒与诗词艺术密切相关的经典佳话,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酒文化:杜康酒(黄帝时期),杯酒释兵权,煮酒论英雄。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类酒器盛极一时,成为一种时尚!
唐代大诗人在品尝美酒之后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句: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人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地;人如果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宋朝陶渊明更是以“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著名诗句,赞扬了其深厚的文学成就!他写下了《清明上河图》,把“扫愁帚、钓诗钩、狂药乱石”描写得淋漓尽致!这幅书法作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并于2000年荣获国家专利。
(二)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喝酒不仅是一种社交方式,更重要的是融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场合都有它的身影,无论是商务宴请还是亲朋聚会,总少不了要举杯畅谈。因此,不少艺术家就开始将酒作为创作灵感源泉的载体,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让酒产生别样的风味,从而使更多的人与众不同,增添更多趣味性。
从古至今,人们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或技巧,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妙内容,如“花开满园香满径”,“葡萄美酒夜光杯”,“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金樽清酒斗十千”!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酒已经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存在!人们常说:好酒配好菜。“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是因为酒能激发出人体中的激素及酶系,促进血液循环系统,起到催化作用,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适当饮酒还能增加食欲,促消化,有益身体保健。所以,很多名人也喜欢通过喝酒的方式达到养生效果,例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加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苏东坡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等等。
(三)、饮酒与书法艺术的关系酒是中国传统的饮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