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宋朝酒文化之“宋代的大酒与小酒之分”
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村寨, 在《水浒传》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酒的镜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这段场景也反映了宋朝社会对于酿制美酒的热爱和对当时市场经济的需求情况。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与生活水平提高,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变革趋势。
“大酒与小酒之分”到底是怎样一种说法呢?下面小编就详细给大家讲一下这个问题,跟着笔者一起去了解下吧!
大酒
大酒是指以粮食为原料,采用蒸馏技术酿造出来的酒类;而小酒则是根据不同的种类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米酒、黄酒以及果子酒等等。
1.米酒和黄酒
米酒是以稻谷或糯米等作为原材料经过糖化发酵后再进行蒸煮而成的,而这些酒度数一般都比较低,因此被称为浊酒或者是烧酒。
2.黄酒和果子酒
黄酒主要是用黍、小米、黑豆等作为材料制作而成,而这种酒类的口感较为清淡,通常都是通过浸泡的方法来达到更好的品质,比如将新鲜的水果放在水中清洗之后直接饮用的酒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而果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起到润肺解毒的作用,而这些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也可以用来做成甜品,甚至还可以用来烹饪调味。
3.果子酒
果子酒是一种利用葡萄或荔枝等果实自然成熟并带有汁液发酵而来的高纯度液体,所以又称作蜜酒、醪糟,其味道鲜爽香醇,并且因为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还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消化吸收等功能。
4.果子酒和花茶酒
花茶酒主要流行于中国的浙江绍兴地区。它的口感清新芳香,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而且它还有一定的药效作用,适合女性饮用。此外它还有着活气活血的作用,有助于治疗风湿病,延年益寿,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保健食品。
综上所述,大酒与小酒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工艺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对当时市场的需要做出调整,使我国的经济更加繁荣。
宋代的酒度数有多高
宋朝时期,酒的度数可谓是高得惊人。
“浊醪”(发酵后的糯米酒)之于现代一般称其为清酒;而“白堕”之于唐代则多指黄酒。
那么究竟宋朝时候酿造的是何种酒呢?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高度呢?
据考证:南梁武德年间(鹃花初春至重秋,大雪纷飞),当时民间普遍有饮用烧酎、蒸馏取露等名贵美酒,即所谓的"元红",而后随着北魏及前蜀等诸国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北齐国以及隋唐两朝的发展与繁荣,酒也逐步开始在民间普及开来。到了南北朝时期时,“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说明在《旧唐书·志林》中记载:"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由此可见,从古代文献所见,酒的种类十分繁杂。《新唐书·食货志》中有关于饮酒习俗的相关内容,《说文解字》认为:“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就是说,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曲蘖”,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纯粮固态发酵酒,此类酒因其工艺较为简单、出酒率较低,故被称为“老三样”。
至于后来出现的几种不同的酒品,其实主要还是由于生产条件和原料不同。如东汉末年的赵匡胤曾明确规定,只有粮食精华部分才可以用来酿制美酒,其余都是通过谷物进行糖化发酵所得到的果汁或者其他含糖物质。但是此时的农业并不发达,人们往往会采用薯类作物作为原料进行制作成食用酒精,但同时也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和其他成分。此外在《水浒传》里也有类似描写的情况。
当然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虽然宋代酿酒技术比较先进,但是酿出的酒却并不是完全无害,甚至还可以喝,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适合酿酒,所以酒的产量自然也就增多。而且宋代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酒文化,比如宴请宾客,便需要大量的酒去助兴,因此宋朝的时候饮用的酒通常也是度数较高的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