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 > 正文

重阳节的传说之“白衣送酒”(白衣送酒的典故)

作者:zkivvip 发布时间:2024-02-29 14:15:35

重阳节的传说之“白衣送酒”

陶渊明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有朋友约着喝酒吃肉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而陶渊明则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

关于陶渊明的诗文有很多种,但最出名的还是“白衣送酒”了!据说他是北魏时一位名士李商隐之子,他的父亲为后世所传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九日登高》一词中,“白衣送我归”,这个情节也被人们称为“白马行乐曲”。这是因为他从南朝梁汉王(今河南汝阳)迁都洛阳之后,便开始吟咏诗歌,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渔父·秋思》,《清平调》。这首诗中的“白衣送酒”就是这样一个动人的形象。

其实早年间的“饮酒”也是个很有趣的事,不过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才改成“饮”字,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醉酒”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与其生活方式有关:

1、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酒乃天上神物之一,万事皆由它造化。”这里说的神物指的是自然界的生物,而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动物或植物。古人在生活中会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来获得快乐,但是如果过度地消耗这些东西的话就会导致灾难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而人类之所以喜欢饮用酒类,是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外,他们还能够促进人体健康。

2、我国民间一直有着这样的一种习惯: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对自己内心想法进行宣泄的时候。因此很多人都会借助酒精的力量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奇葩的故事。比如陶潜《水浒传》里有一个小故事,里面有一个武松打虎之前要骑自行车去抓老虎,结果却把别人给吓跑了......还有曹操煮酒论英雄等一系列传奇历史典故都是由此而来的。

白衣送酒的典故

白衣送酒的典故有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二首》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还有明末医学家袁宏道在《魏都赋》中写到:“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一)白居易《问刘十九》: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地。地应无酒泉,天亦不爱酒泉。地应无酒泉,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地。大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地。地应无酒泉,地应无酒泉。万物复苏,生活如此美好而多彩,这便有了“白衣送酒”的故事了。

(二)李适之《赠元九》,作者杜甫。《寄元九·乐游怀远城东》:“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答元九·江湖夜话·七月十五日》:“桃园三结义,金樽清酒斗十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更多茅台镇酱香酒资讯欢迎添加bj900826交流,免费学习白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