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历史以及名字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白酒是我国很受欢迎的饮品,而白酒主要分几类是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等, 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的代表,在酿制工艺上采用的是高温大曲、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七个取酒、长时间贮藏等独特工序,其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
浓香型白酒是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法发酵生产的酒水饮料,又分为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和剑南春。
清香型白酒则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过传统固态法的酿造,酒精度数相对较低,口感较为柔和爽快;浓香型的白酒主要以高梁为原料经固态法的糖化发酵剂进行酿造而成。
米香型白酒是以稻米为原材料,采用半固态法的酿造而成的酒水饮料,口感芳香纯正、口味甘甜、入口绵甜;兼具浓酱两种风格特点,口味比较和谐统一,余韵也十分怡畅,因此被誉为中国“米酒之王”。
总而言之,白酒是一种非常有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产品,有着广泛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而且白酒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了解更多关于不同类型白酒的相关信息也是很有必要的!
酱香酒的前世今生
酱香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据《史记》所载:“枸酱始于耒耜”。公元前135年,“蜀盐走贵州茅台”的盐商在仁怀城西一家酿造“枸酱酒”的小作坊内发现了一种陶制的大罐子。于是就将这个大罐子命名为"枸酱"。“枸酱”就是今天的酱香酒的前身。“枸酱酒”是用当地生产的优质高粱、小麦和水酿造而成的纯粮白酒。
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镇特产糯红缨子高粱为原料。它具有色清透明、酱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细腻、入口柔绵、清冽甘爽、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中国酱香型风格的典型。
据史料考证:北宋末期仁怀一带已有枸酱酒。明朝时又出现“枸酱酒”,明初时已闻名遐迩。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风曲法酒”,“集灵泉之精华而成玉液。”
酱香型也叫茅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优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但因有股焦香味,不宜长期存放)
扩展资料:
酱香型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亮,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空杯留香持久。主要看色:从外观上看,除酱香外,一般白酒都应该是无色透明。若酒花密集均匀分布,上翻密度间隙明显,且缓慢消失,酒液混浊呈灰白色,则是质量较好的优质酱香型白酒;如酒花小而且粗疏则次之。
闻香:开瓶后,首先应嗅闻它的酱香,其次将鼻尖探入杯口轻轻吸气,然后再呼气,反复数次,最后屏呼吸,辨别香气的浓淡程度与香型是否正常。最后品尝其味,喝少量酒并在舌面上铺开,分辨味感的薄厚、绵柔、醇和、粗糙以及酸、甜、甘、辣是否有共性,余味的有无及长短。低档劣质白酒一般是用质量差或发霉的粮食做原料,工艺粗糙,通常是冒充名牌酒或畅销酒,喝着呛嗓、伤头的酒,一定是劣质假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酱香型白酒
酱香酒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关于酿制美酒的技术文献,《齐民要术》中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各种名酒的制作方法。《周礼·天官·酒正》记述了蒸馏酒的方法:“凡作酒醴须曲糵”(音同醪),意思是说用的原料必须是颗粒饱满坚实、成熟没有破皮的谷物。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麦芽来制造米酒了。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一些改进后的烧酒工艺,即通过蒸煮提高出酒率等手段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当时人们就认为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白酒是最优质的白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