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知识 > 正文

酱香型白酒第五次取出的酒有何特征用来作什么?

作者:zkivvip 发布时间:2024-03-04 15:02:13

酱香型白酒第五次取出的酒有何特征用来作什么?

酱香型白酒有七次取酒,每次取酒虽然都是重复同样的工序, 酱香型白酒第五次取出的酒有何特征用来作啥?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被称之为坤沙工艺,即是将粮食经过9次蒸煮后,加入曲药和水进行发酵而制成。而这五轮次取出来的酒也是酱香味非常明显,口感上醇厚细腻,喝起来回甘悠长,但是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茅台镇酿酒师们都知道酱香型白酒生产需要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入池,且每次取酒都是以高粱作为原料的,所以也叫“下沙”或者“糙沙”。

第一次投料称下沙,“沙”指的是红缨子糯高粱。“下沙”(也就是说,要经历九次蒸煮)八次摊凉加曲(堆积润粮、拌曲),七次取酒完成。

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下沙”,就是指高粱经蒸煮后得到熟透的酒糟,再加上新高梁和新曲一起发酵而成的“丢糟”酒。这种酒品质较好,但出酒率低。

第三次蒸煮后的粮食开始发酵,“生沙酒”就已经制作好了,其特点是:生、苦、涩、糊,辣,酸。但由于前两次蒸煮没有达到完全发酵的效果,因此酱香味道淡薄了很多。

第四次取酒,用小麦踩曲,然后将其放进窖坑密封储藏,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看到“酒面”了。酒体颜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后味爽净。

第五次取酒,用大麦、豌豆等配方进行混合糖化发酵酿制成白酒,其酒精度数大约在52-54度之间,具有独特的风格。

第六次取酒是采用传统的坤沙工艺,也就是“12987”工艺。第一次投产时原料粉碎得比较粗,一般为20%左右,随后进行反复蒸煮,发酵时间一般在30-60天左右,最后蒸馏取酒完成。

第七次取完之后,就要进行勾调了,为了让成品酒更加协调,通常会进行5年的存放陈化才能够售卖。

酱香型白酒七次取酒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从端午制曲到重阳下沙,再经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十分考究,其一为“12987”工艺;二为“三高三多”,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三是基酒生产周期长(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储存时间长(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以及7次取酒。酱香型白酒酿造需要经过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那么酱香型白酒又是哪七个轮次取出来的呢?今天好酱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七轮次的酱香型白酒。

1.第一轮: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花果香,略有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尾微苦;酒度60度。

2.第二轮: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突出,醇和、尾净;味大于香,味甜,后味干净。

3.第三轮: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明显,味甜,后尾干净。

4.第四轮:5~8轮之间,酱香明显,酱味足,略有焦香味(但不能出头),味很长(但不能出头),味短(但不能出头),味长(可达10年以上)。

5.第五轮:6~7轮间:无色或微黄透明,酱香明显,细腻、醇厚、丰满,后味长。

6.第六轮:7~11轮间:无色或微黄透明,酱香明显,醇和,尾净;味长,后味长,有糊味。

7.第七轮:8~12轮间:无色或微黄透明,酱香明显,后味长,有回甘。

8.第十四轮:9~12轮间:无色或者微黄透明,酱香明显,后味长,有糊味。

9.第十五轮:12~13轮间:无色或微黄色透明,酱香明显,后味长,有糊味。

更多茅台镇酱香酒资讯欢迎添加bj900826交流,免费学习白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