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酱香白酒的下一个风口?揭秘6大趋势、9大策略,锁定这一高速增长领域,洞察先机。
随着中国经济腾飞,消费观念亦随之转变。酒类重度消费群体逐渐缩减,轻饮低度酒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传统“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习俗亦渐被打破。新兴年轻消费群体更追求品质、服务和体验,既青睐名酒品牌,亦注重个性消费,购物既理性又感性。
中国酒水消费的升级,催生了一个显著现象:新兴中产阶级及年轻消费群体消费模式的转变。新中产阶层渴望通过独特的身份标签和阶层象征来展现自我,果酒恰好迎合了这一个性化需求。凭借其美观、美味、趣味性以及适合分享至朋友圈的“网红爆品”特质,果酒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在果酒领域,“优良口感、适度酒精、出众外观以及社交属性”已成为吸引顾客青睐与促成回购的关键动力。
趋势四:浸泡果酒稳步前行,“果露”类果酒爆发力与规模化潜力巨大,“发酵”类果酒蕴藏高端培育的广阔空间。
1、“浸泡型”果酒持续良性发展
在当前市场态势下,浸泡型果酒,尤其是日本青梅酒与中国杨梅酒,将不断壮大。得益于“青梅煮酒”的历史认知与日本梅酒的影响,我国梅子酒市场持续繁荣。近年来,青梅酒市场亮点频现,线上销售增速高达35%以上,成为果酒增长新宠。江小白2019年推出的梅见销量喜人,2020年618天猫销售位居果酒榜首;泸州老窖亦于同年推出青语、花间酌、听月小筑等品牌,主打青梅酒。以青梅酒为代表的浸泡型果酒,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果露型”果酒展现出极高的爆发力和广阔的规模化前景。
果露酒型果酒,作为最具爆发力和规模化潜力的果酒品类,以其低成本、低售价、口味多变和产品普及性强的优势,在果酒市场起步阶段,凭借其价格优势,在改善口感后迅速崛起。它是果酒市场早期导入的关键产品,若非轻果酒的普及与教育,高品质纯酿果酒难以推动市场发展。
3、“发酵型”果酒蕴藏着高端培育的巨大潜力,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初期亟需普及教育,这正是“发酵型果酒”如五粮液干性石榴酒和国标蓝莓酒等,发展步伐滞缓的关键所在。当前,这些发酵果酒多沿袭葡萄酒的优雅风格,形态与定价亦步亦趋。然而,它们尚未确立自身品类的独特价值、有效的顾客认知策略和市场推广手段,导致发展受限,难以实现规模化扩张。
发酵果酒,尤其是其水果原料,享有广泛而高端的消费者认知,蕴藏着巨大的战略机遇。如发酵蓝莓酒、发酵车厘子酒等“高端发酵果酒”备受瞩目。2014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时,丹麦车厘子酒荣登官方宴会用酒,中丹政要交口称赞。2015年,丹麦驻华大使正式将该酒引入中国,自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屡创新高。
观察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发酵型”果酒在高端市场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机遇。
我国葡萄酒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得益于GDP的稳步增长、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以及行业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其发展势头强劲。作为果酒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葡萄酒在品类地位、消费者认知度、市场规模和行业成熟度上占据绝对优势。与葡萄相比,葡萄酒更具价值感、健康性、口感丰富性,且广受消费者认可,堪比高端水果如车厘子、蓝莓。这类“发酵型果酒”在战略上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望在未来与高端葡萄酒比肩甚至超越。若品牌能以“类比葡萄酒、对标葡萄酒”的战略思维,打造“更健康、更营养、更高端、口感更佳”的竞争性定位,激发顾客品类认知,有望替代高端葡萄酒,有效分割市场份额。
数字化浪潮持续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线上渠道已成为快消品牌竞争的核心战场。据2020年尼尔森数据揭示,快消品线上增长高达32.4%,而线下增速仅为4.3%。以年轻及女性消费群体为主导的果酒市场,线上销售渠道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尤其在疫情冲击下,线上零售的占比提升更为显著。
尽管果酒线上销售势头强劲,但整体而言,其品类尚处于品牌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深度分销”策略显得尤为关键。当前,随着人均GDP逼近乃至超过1万美元,深度分销的价值依然显著。然而,为了持续发挥这一价值,我们需在分利模式、渠道效率和技术手段上实施系统性优化升级。
果酒市场正步入新阶段,传统的大范围投放模式已不再适用。未来,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实施精细化运营策略,将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动力。依托“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社群运营与全渠道布局”,这些因素将助力果酒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果酒高端市场因消费者认知不足及战略竞争手段缺乏,发展速度缓慢,规模有限。然而,100元以下的产品区间,凭借其符合主流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认知水平,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果酒规模化发展的核心市场。和君通过对电商渠道热销的进口果酒进行数据调研,发现720ml-750ml规格的果酒最受欢迎,其次是330ml左右的产品;在价格方面,720ml-750ml规格的果酒以60元、80元、100元三个价位为主,330ml规格的零售价格大致在15-25元之间。
对果酒行业而言,欲加速产品规模扩张、塑造广泛消费者认知,亟需打造100元以下的高性价比品系,涵盖多口味、多品种的丰富产品线,以迅猛吸引客流,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增长。
在把握中国果酒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与未来广阔前景之际,果酒企业应如何顺应潮流,推动规模性增长?针对当前六大趋势的深入分析,和君咨询特别提出九大应对策略,助力企业乘风破浪。
策略一:通过“品类代言”模式,助力品牌持续成长。
我国果酒产业正迈向“品类品牌化”新阶段,领军品牌崭露头角。对于规模可观的国产果酒品牌,应把握机遇,迅速锁定特定果酒品类,以品牌代言品类,强化产品定位,开展消费者认知培育和市场推广,以品类引领品牌成长,力争在某一果酒品类中占据代言与领导地位。
例如,针对茅台悠蜜,应聚焦“蓝莓”这一品类,将其作为品牌代言的核心,以“蓝莓”与“葡萄”相抗衡,全力推动品牌成长,力争在蓝莓果酒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梅见应专注深耕梅子酒领域,避免品牌过度扩张至其他果酒系列。持续丰富梅子酒产品线,强化品牌影响力,以品类为核心驱动品牌发展,让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稳固消费者对“梅酒”的认知,实现“梅见”与“梅酒”的深度绑定,进而巩固品类领导地位,推动行业进步。
策略二:通过“技术革新”塑造产品类别规范,确保品质卓越。
当前,我国果酒在科研技术领域尚显不足,众多品种中,唯有“蓝莓酒”确立了统一标准。2016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8号)正式颁布了《蓝莓酒》GB/T 32783-2016国家标准,自2016年10月1日起全国执行。蓝莓酒历经多年技术攻关与传播推广,逐渐在市场上树立了影响力,并积累了销售规模,这才实现了这一突破。
国内知名果酒企业需双管齐下:首先,强化技术革新,吸纳国际尖端科研、技术及设备,持续深化基础与应用研究,提升产品生产与品质,以企业标准引领行业标准;其次,依托品牌锁定市场,扩大规模,增强行业标准的外部影响力。由此,推动形成国家标准,以“国标”背书提升品牌信任,巩固领导地位,拓展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策略三:通过构建“产品矩阵”来巩固品类市场地位,确保品牌在竞争中的优势。
果酒企业应构建“品类化”产品体系,围绕特定果酒类别,精心策划并适度投放满足消费者及渠道需求的多品种、多价位产品,构建完善的产品阵列。
一、就产品“类型”而言:在您品牌聚焦特定果酒类别时,须打造“果露型”果酒以抢占先机,实现规模爆发式增长;同时,构建“浸泡型”果酒以稳固持续发展;此外,精心培育“发酵型”果酒,以把握高端市场潜力与机遇。各类产品对应不同消费群体与渠道,承载多样市场功能,共同构筑多维商业、品牌和市场架构。
二、在产品“风味”维度上,应着力打造“同一品类内多样化配方”的产品群,构建“簇群化”的产品阵列。以日本俏雅梅酒为例,其旗下拥有青梅酒、绿茶青梅酒、黑糖青梅酒以及青梅气泡酒等多款基于青梅的配方产品。
三、在产品“价位”层面,首要任务是于百元区间内打造多层级产品,以促进规模性增长,同时,精心培育高端产品,助力品牌价值提升。
四、在产品“设计”层面,需精准捕捉年轻消费群体的身份特质与阶层象征,满足其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同时,凸显“优良口感、适度酒精、高颜值、社交属性”四大关键特质,进一步强化产品的“爆款”属性。
策略四:运用“超级策略”打造流量高峰爆品
果酒品牌需精准定位年轻及女性消费群体,打造“网红风、高热度”的爆款产品。打造超级爆款,需严格遵循六大核心策略:
一、超级符号运用策略:通过将品牌与广为人知且深受认可的符号相结合,实现品牌与符号的深度绑定。当目标受众接触到该符号时,便能在心中自然地联想到品牌形象。以酒水行业为例,江小白与鲜啤30公里便是成功案例,如图所示。
二、超级品类策略:针对行业痛点或消费行为难题,汇聚形成的一大类顾客群体,其物质与情感双重利益得以融合,构筑独特的双面利益优势。
三、超级口号策略: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提炼品牌核心卖点或购买理由,助力消费者迅速记忆,便于传播,进而有效提升销量。例如,鲜啤30公里的“酒厂近则新鲜,30公里为硬指标”,潭酒的“真实年份,内行首选潭酒”。
四、超级传播策略:在多个独立系统间,通过立体化、多维度的媒介与渠道,有目的地实施持续自我裂变的信息传递行为。
五、超级渠道策略:凭借新媒体、新技术的强大支撑,构建融合传统与新型、相互交织的多元化渠道网络,打造线上线下、社群融合的全方位综合性渠道网络平台。
六、超级体验策略:凭借体验式文化场景的精心打造,构筑深入人心的产品沉浸体验,有效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与忠诚度。
策略五:运用“文化融合场景”模式,激发消费认知。
构建果酒“文化”与“场景”的融合,成为提升消费认知的关键运营策略。
果酒品牌应紧扣品类特色,精准洞察消费者特质,深耕与目标客群“紧密相连、互动频繁、体验丰富、社交活跃、粘性度高”的文化与场景营造。打造“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多维文化矩阵,包括品牌讲座、沉浸式体验馆、规范品鉴会、基地游览、品酒吧、粉丝庆典、约酒盛事、专属音乐节、热门影视植入、利用互联网及社会化媒体、IP授权等创新营销手段,持续深化品牌温度与消费者情感纽带,培育用户认知。
在我国果酒企业从导入期迈向发展期的征途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场群雄逐鹿的竞争,届时必会涌现出市场占有率极高、规模庞大的领军品牌,它们将塑造行业规范,推动行业进步。